|





| 执行标准 | / |
| 型号 | 饲料级 |
| 外观 | 粉末 |
| 保质期 | 24个月 |
| 含量 | 99% |
| 主要用途 | 水产诱食剂 |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饲添(2015)H07142 |
| CAS | 有 |
| 包装规格 | 1kg |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 主要营养成分 | 鱼腥素 |
| 是否进口 | 否 |
| 类别 | 饲料级 |



鱼腥素通过模拟水产动物天然饵料的化学信号,系统性地解决集约化养殖中面临的摄食难题。
作用机制:其浓郁的腥味能 强烈刺激鱼、虾、蟹等的嗅觉和味觉,激发其本能的摄食欲望。
养殖价值:
吸引聚集:投喂后能快速将分散的养殖动物吸引到食台,提高投喂效率。
增加摄食:使动物从“被动进食”转为“主动抢食”,显 著提高采食量。
促进生长:更高的营养摄入直接转化为 更快的生长速度,有效缩短养殖周期。
作用机制:鱼苗、虾苗的天然开口饵料(如轮虫、卤虫)自带腥味。鱼腥素模拟了这种“开饭信号”。
养殖价值:这是其 最关键的作用之一。能极大地刺激幼苗摄食人工开口饲料,显 著提高“开口率”和幼苗成活率,为整个养殖周期打下坚实基础。
作用机制:
减少浪费:强烈的诱食效果使动物 快速吃完饲料,极大减少了饲料在水中的溶解、散失和沉淀。
促进 消化:诱食效果能反射性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助于营养吸收。
养殖价值:直接 降低饵料系数(即每生产1公斤鱼虾所消耗的饲料量),这是 降低养殖最 大成本——饲料成本最 有效的途径之一。
作用机制:人工饲料中大量使用的植物蛋白(如豆粕)、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可能带有动物不喜欢的异味。鱼腥素以其更强烈的偏好性气味 有效掩盖这些异味。
养殖价值:扩大廉价原料的使用范围,降低配方成本,同时保证动物不拒 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