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执行标准 | / |
| 型号 | 饲料级 |
| 外观 | 粉末 |
| 保质期 | 24个月 |
| 含量 | 99% |
| 主要用途 | 水产诱食剂 |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饲添(2015)H07142 |
| CAS | 有 |
| 包装规格 | 1kg |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 主要营养成分 | 鱼腥素 |
| 是否进口 | 否 |
| 类别 | 饲料级 |



鱼腥素在饵料中扮演着 “风味植入者” 和 “食欲激发者” 的角色,主要应用于以下两大场景:
这是其最科学、用量最大的用途。
用途本质:将鱼腥素 少量添加(通常0.5%-2%) 到人工配合饲料中。
核心目的:
模拟天然饵料:使主要由植物蛋白(如豆粕、菜粕)制成的颗粒饲料,散发出鱼类熟悉的“肉食”风味。
刺激摄食欲望:强烈吸引鱼、虾、蟹等水产动物前来积极抢食。
解决厌 食难题:尤其在幼苗“开口”阶段,或使用低成本植物蛋白配方时,鱼腥素是 保障采食量、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关键。
这是钓鱼爱好者最为熟知的用途。
用途本质:将鱼腥素以 “小药”或添加剂 的形式,混合到商品饵料或自制饵料中。
核心目的:
增强诱鱼能力:其强烈的腥味在水中穿透力极强,能 远距离扩散,形成“气味走廊”,将周围的鱼诱集到钓点。
刺激鱼类咬钩:浓郁的腥味能激发鱼类,特别是 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如鲫鱼、鲤鱼、罗非鱼、鲶鱼等) 的摄食本能,促使它们放心地咬饵吞钩。
应对复杂鱼情:在 水温低、鱼类活性差 的季节(如冬季、早春),腥味饵料的效果尤为突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