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增味剂 |
| 执行标准 | GB 1886.208-2016 |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SC20136050200187 |
| CAS | 4940-11-8 |
| 型号 | 食品级 |
| 包装规格 | 500g |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 含量 | 99% |
| 是否进口 | 否 |



乙基麦芽酚并不能让异味分子消失,但它能通过以下机制,让我们的大脑“忽略”或“感知不到”这些异味。
机制:这是最 直接的作用。乙基麦芽酚自身具有 极其强烈且持久的焦甜香气,其香气强度远高于大多数令人不悦的杂异味(如豆腥味、奶腥味、油脂哈败味)。
形象比喻:就像一个房间里有一个大喇叭(乙基麦芽酚)和几个人在低声说话(杂异味)。当大喇叭响起时,你就很难听清那些低声说话的内容。乙基麦芽酚用其 强烈的正面香气,覆盖了微弱的负面异味。
机制:我们的嗅觉感受器数量是有限的。乙基麦芽酚的香气分子会 抢先与嗅觉受体结合,占据了原本可能与异味分子结合的“位置”。
形象比喻:就像高峰期挤地铁,乙基麦芽酚的分子“挤”上了大部分座位(嗅觉受体),导致后续来的异味分子“无座可坐”,无法被我们感知到。
机制:乙基麦芽酚能提供一种令人愉悦的、积极的感官体验。在这种 强大的正面风味背景下,一些微弱的、不和谐的异味会被大脑自动 修正或过滤 掉,或者被视为复杂风味的一部分,从而其负面性被大大削弱。
机制:对于一些特定的碱性异味分子,酸性的乙基麦芽酚可能发生微弱的酸碱中和反应,但这并非其主要去味机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