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着色剂 |
| 执行标准 | GB 1886.64-2015 |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SC20141072100199 |
| CAS | 8028-89-5 |
| 型号 | 食品级 |
| 包装规格 | 1kg |
| 来源 | 天然着色剂 |
| 主要着色成分 | 焦糖色素 |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 含量 | 99% |
| 色素含量 | 99% |
| 是否进口 | 否 |



焦糖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 来源与身份、色彩表现、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应用价值 等多个方面。
法规归类: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欧盟、美国),它被划分为 “天然着色剂” 的范畴,因为其原料(糖类)是天然的,且加工过程被视为“传统物理方法”。
本质:它并非像辣椒红那样从植物中直接提取,而是通过糖类的热反应 “加工制成” 的。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其在天然色素中独树一帜。
色系:能提供从 浅黄色、金黄色、红棕色直至深黑褐色 的完整色系。
视觉感受:其色调普遍给人以 温暖、醇厚、质朴 的感觉,非常符合人们对烘焙、酿造、烹饪食品的色泽期待(如面包的金黄、酱油的棕红、可乐的深褐)。
这是焦糖色能够风靡全球的关键特点。
耐光性:对光照不敏感,不易褪色,适合用于透明包装的饮料。
耐热性:在高温加工(如烘焙、杀菌)过程中色泽稳定,不会分解。
耐酸/耐碱性:根据不同类型(尤其是亚硫酸盐法焦糖色),可以在很宽的pH范围内保持稳定。耐酸性 使其成为可乐、果汁等酸性饮料的唯 一选择。
抗还原性: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还原。
着色力强:单位用量的着色效果 显 著,成本效益高。
溶解性好:液体焦糖色与水互溶,使用方便;粉末焦糖色也可快速溶解于水,易于在各类食品体系中均匀分布。
除了核心的着色功能,它还兼具其他辅助作用:
增香效应:在加工中产生的吡嗪、呋喃等化合物,能带来愉悦的 焦香、烤香和坚果香,与许多食品的风味相得益彰。
乳化性与稳定性:某些类型的焦糖色(如氨法)具有一定的乳化能力,有助于稳定油水体系,防止沉淀和分层。
填充性:液体焦糖色能为饮料提供轻微的“体骨”,改善口感。
安全认可:拥有悠久的安全使用历史,在法规规定的剂量范围内使用被认为是安全的。
成本低廉:原料(淀粉糖、蔗糖等)来源广泛,生产工艺成熟,使其成为最 具 成本效益 的食用色素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