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水分保持剂 |
| 货号 | 见包装 |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SC20151068250029 |
| CAS | 15475-67-9 |
| 型号 | 食品级 |
| 包装规格 | 25kg |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 含量 | 99% |
| 是否进口 | 否 |



乳制品(如牛奶、酸奶、乳饮料)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通常以稳定的胶束形式存在。但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如:
加热(灭菌过程)
酸化(发酵制酸奶)
加入电解质(如钙离子)
这些胶束的稳定性会被破坏,它们会相互吸引、聚集,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或凝块。
作用机理:
提高pH值:磷酸三钠溶液呈碱性,加入后能轻微提高乳制品的pH值,使其远离酪蛋白的等电点(约pH 4.6)。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净电荷为零,分子间斥力最小,最不稳定。
增加负电荷:磷酸根离子能吸附在酪蛋白胶束表面,显 著增加其表面的负电荷。
效果:由于所有蛋白质胶粒都带有更强的同性负电荷,它们之间会产生强烈的静电斥力,从而相互推开,无法靠近和聚集。
作用机理:乳制品中天然存在钙离子(Ca2?)。钙离子带正电,它可以在带负电的酪蛋白之间起到 “桥联” 的作用,中和电荷并促使蛋白质相互连接,从而导致凝聚。
磷酸三钠的角色:磷酸根离子是一种优秀的 “螯合剂” 。它能像螃蟹的钳子一样,牢牢地抓住溶液中的游离钙离子,形成稳定的可溶性复合物。
效果:这相当于 “拆除”了蛋白质之间的钙桥,从根本上消除了一个导致蛋白质凝聚的主要因素。这使得蛋白质即使在加热或储存条件下也能保持分散状态。
再制奶酪:防止油水分离,提供光滑、均匀的质地。
中性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在高温灭菌过程中防止蛋白质变性沉淀,确保产品货架期稳定。
酸奶:在某些配方中用于精细调节酸度和质构。
蒸发奶/炼乳:防止在高温处理时发生蛋白质凝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