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营养强化剂 |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SC20136043000040 |
| CAS | 67-03-8 |
| 型号 | 食品级 |
| 包装规格 | 25kg |
| 外观 | 粉末 |
| 保质期 | 24个月 |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 主要营养成分 | 维生素B1 |
| 含量 | 99% |
| 是否进口 | 否 |



问题根源:天然的小麦和稻谷本身富含维生素B1,但其约80%都集中在麸皮和胚芽中。
现代加工:为了获得更细腻的口感和更长的保质期,小麦被磨成精白面粉,稻谷被碾成精白大米。在这个过程中,富含营养的麸皮和胚芽被去除。
结果:我们日常食用的白米饭、白面条、白面包等,其维生素B1含量已微乎其微。长期以此为主食,极易导致维生素B1 缺 乏,历史上曾导致“脚 气 病”的流行。
因此,在米面制品中添加维生素B1,本质上是一种“营养复位”,即把加工过程中失去的营养素补回去。
应用产品:强化面粉、面包、面条、馒头、饼干、糕点。
作用:
公共健康:大规模预防因食用精制面粉导致的维生素B1缺乏症。
提升产品价值:打造“营养强化”、“富含维生素B1”的健康产品概念,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法规遵循: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对面粉进行营养强化(包括添加维生素B1、B2、烟酸、铁等)是法规要求或行业标准。
应用产品:营养强化米、米粉、米线。
作用:
弥补精磨大米的营养缺陷。
技术上有多种方式,如在米粒外表喷涂营养剂(包括维生素B1溶液),或生产再造型营养强化米。
形态选择:
硝酸硫胺素 是首 选。因为它比盐酸硫胺素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承受面包烘焙、面条烘干、饼干烤制等过程中的高温,从而减少加工带来的营养损失。
均匀混合:
这是应用的关键。必须确保微量的维生素B1粉末能够与大量的面粉均匀、充分地混合。通常采用“预混”技术,即先将维生素B1与少量面粉或载体混合成预混料,再投入到大批量面粉中进行搅拌。
稳定性考量:
尽管硝酸硫胺素更稳定,但仍需注意储存条件,避免高温、高湿和阳光直射。
维生素B1在碱性条件下会被破坏,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小苏打等碱性物质。
合规性——重中之重:
严格按标准添加:必须严格遵守中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 的规定。
使用范围:GB 14880明确规定了维生素B1可用于“小麦粉及其制品”和“大米及其制品”。
用量限制:标准中规定了其最大使用量和最低终产品含量,企业必须在此范围内添加。例如,在小麦粉中的允许添加量为3~5.5 mg/k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