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营养强化剂 |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SC20136043000040 |
| CAS | 67-03-8 |
| 型号 | 食品级 |
| 包装规格 | 25kg |
| 外观 | 粉末 |
| 保质期 | 24个月 |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 主要营养成分 | 维生素B1 |
| 含量 | 99% |
| 是否进口 | 否 |



这指的是在食品中有目的地添加其本身缺乏或在生产过程中损失的特定营养素。
1. 弥补加工损失(复位营养)
逻辑:许多天然食材(如全麦、糙米)本身富含维生素B1,但现代精加工工艺(如碾米、磨面)为了追求口感和保质期,去除了富含维生素B1的麸皮和胚芽,导致终产品(白米、白面)营养严重流失。
提升价值:添加食品级维生素B1,就是将加工中失去的营养素“补回去”,使精制食品恢复部分天然的营养水平。这是最 经典、最普遍的提升方式。
2. 标准化营养含量
逻辑:天然食材的营养素含量会因产地、季节、品种等因素波动。
提升价值:通过人工添加,可以确保每一批次的终产品都含有稳定、统一、可预测的维生素B1含量,使得产品的营养价值可控、可宣称,保障了消费者能稳定地获取营养。
3. 创造营养优势
逻辑:即使某些产品(如果汁、饮料)的原始原料并非维生素B1的天然良好来源,也可以通过添加来赋予其新的营养特性。
提升价值:这能将普通食品转变为 “营养强化型食品” 或 “功能食品” ,使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满足特定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1. 提升产品的“健康宣称”能力
添加维生素B1后,产品可以根据法规进行相关的营养和健康宣称,例如:
营养宣称:“富含维生素B1”、“添加维生素B1”。
功能宣称:“维生素B1有助于能量的代谢”、“维生素B1是神 经 系统正常运行所必 需的”。这直接提升了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健康形象和价值。
2. 满足特定人群的营养需求
针对大众:通过强化主食(面粉、大米),解决普遍性的潜在缺乏风险,提升整体公共健康水平。
针对特定人群:例如,为运动员、体力劳动者提供强化食品,支持其更高的能量代谢需求;为婴幼儿、孕妇等特殊群体提供强化配方食品,确保其关键营养素的充足摄入。
3. 增强产品的社会责任感
一个主动进行营养强化的品牌,被视为是关心消费者健康、负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这种无形的价值能提升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忠诚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