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货号 | 见包装 |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SC20134081100047 |
| CAS | 8002-43-5 |
| 型号 | 其他 |
| 用途、使用范围 | 乳化剂 |
| 包装规格 | 20kg |
| 是否进口 | 否 |
| 类型 | 食品乳化剂 |



大豆卵磷脂(Lecithin High Potency ),又称大豆蛋黄素,是精制大豆油过程中的副产品,是通过溶剂萃取然后离心分离后通过醇洗得到。市面上粒状的大豆卵磷脂是大豆油在脱胶过程中沉淀出来的磷脂质,再经加工、干燥之后的产品。 纯品的大豆卵磷脂为棕黄色蜡状固体,易吸水变成棕黑色胶状物,易氧化,从棕黄色逐渐变褐色至棕黑色;大豆卵磷脂中含有卵磷脂、脑磷脂等,具延 缓 衰 老、预防心 脑 血 管 疾 病等作用。大豆卵磷脂可增强细胞信息传递能力,从而提高大脑活力,提升细胞膜自我修复 能力来保护 肝 脏。
磷脂是一种纯 天然营养保健食品, 来源极为广泛, 主要存在于动、 植物的细胞之中, 是生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动物体中含量多的有心、 肝、脑、 肾、 骨髓和卵等; 植物体中以油料作物种子含量较为集中, 如花生仁磷脂的含量为 0.4 ~0.63 %。
大豆卵磷脂是一种生命基础物质,它不仅是构成人体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胆碱和脂肪酸的一个来源,它对维持生物膜的生理活性和机体的正常代谢起关键作用,被誉为“血 管 清道夫”,卵磷脂是一种功能全面的营养品,经常补充,对于预防和改善心 脑 血 管 疾 病、健 脑 益 智、防止脂 肪 肝和肝 硬 化、美化 肌肤,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卵磷脂”由希腊文“Lekiths”派生出来,意指“蛋黄”。1844年法国人Gohley从蛋黄中发现卵磷脂(蛋黄素),并以希腊文命名为Lecithos(卵磷脂英文名为Lecithin)也自此揭开了卵磷脂神秘的面纱。因为自开始是从卵黄中提取的,所以,最开始命名的“卵磷脂”中实际包含有以下几个成分: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等。
我们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市面上的“卵磷脂”就是各种磷脂的混合物质,而不是提纯后的“卵磷脂”,为了区别二者,我们把前者称为“Phospholipid”,中文名称为“磷脂”;后者,称为“phosphatidylcholine”,中文名称“卵磷脂”。“化学名称:“磷脂酰胆碱”。其隶属关系如下表:
总称 | 磷脂 |
其中包含 | 卵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 |
脑磷脂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 |
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
一般在商业上都习惯磷脂类的产品都称谓“lecithin"。也就是我们经常叫的“卵磷脂”。这个只是历史的误会,暂时无法去改变,就像有些地方把餐桌上的“米”也称为“饭”一样。商业上,磷脂按照原料的不同分为:大豆磷脂,菜籽磷脂,蛋黄磷脂等。他们的组成有很大区别,由于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同类品种也有很大区别。
纯 天然的卵磷脂主要是从豆类及豆类制品中获取, 而菜籽磷脂相对营养价值较低, 在食品及饲料工业中应用不及大豆磷脂, 在欧州有少数厂家生产。
大豆卵磷脂与蛋黄卵磷脂的区别:
自然界中各种油料中都含有磷脂,但其含量并不相同,在几种常见的油料种子中,以大豆和棉籽最多,油菜籽次之。可以形成工业化生产的是以大豆为主,所以,就有了“大豆磷脂”或者“大豆卵磷脂”这一名词。
大豆磷脂的一般组成是:磷脂酰胆碱PC(卵磷脂)25-32%、磷脂酰乙醇胺PE(脑磷脂)15-22%、磷脂酰肌醇PI(肌醇磷脂)15%左右、磷脂酰甘油PG(神经鞘磷脂)16%左右、磷脂酸PA4%左右、其他磷脂8%左右。
蛋黄磷脂与大豆磷脂主要区别是:磷脂酰胆碱高达70%,磷脂酰肌醇只有0.6%。不含: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N-酰基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
卵磷脂和脑磷脂等纯品均为白色蜡状固体, 在低温下可结晶。由于磷脂分子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 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在空气 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形成过氧化物的聚合物, 磷脂颜色 由白色变为黄褐色, 久而久之会变成棕黑色。
大豆磷脂的颜色主要来自于两部分: 一部分为大豆原料带入, 像类胡萝 卜素、叶绿素等; 另一部分为加工过程中生成的褐色物质。褐变反应中的胺基可能是磷脂中的磷脂酞胆胺, 磷脂中游离的搪类物质、结合的糖类物质可能提供乐褐变反应所需要的醛基。磷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氧化时形成的醛基也可能是形成醛胺缩合反应的因素。磷脂中褐色物质具有很多食品中醛胺缩合产物的特征。卵磷脂氧化程度的研究: 卵磷脂分子 中所具有的不饱和键易与氧结合生成二烯键的结构而氧化, 颜色由白色变为黄色或棕色。卵磷脂氧化后, 会使制得的脂质体包封率低, 渗漏率增加, 且有溶血 毒 性, 故应对其氧化程度进行控制。卵磷脂氧化后 生成的二稀结构在 233 nm 处有吸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