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货号 | 见包装 |
| 等级 | 食品级 |
| 执行标准 | GB 1886.245 |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SC20341018300888 |
| CAS | 有 |
| 型号 | 食品级 |
| 来源 | 其他 |
| 包装规格 | 500g |
| 名称 | 其他 |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 是否进口 | 否 |



焙烤食品的生产,如碳酸氢钠加入食品中,经烘烤加热产生二氧化碳,在食品内部形成均匀、致密的孔性组织,体积增大,使面包、蛋糕等食品柔软富有弹性,使饼干酥松,口感好。规定使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钾)、碳酸氢铵、轻质碳酸钙、硫酸铝钾等8种。膨松剂主要用于焙烤食品的生产,它不仅可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而且也有利于食品的消化吸收,这在今天大力发展方便食品并强调其营养作用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碱性膨松剂因其作用单一(产气),且可产生一定的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在产生二氧化碳时尚可产生一定的碳酸钠,影响制品质量,而碳酸氢铵在应用时所产生的氨气,残留于食品中时可有特异臭等。因此实际应用的膨松剂大多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复合膨松剂。
膨松剂在食品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面包、蛋糕、馒头等食品的特点是具有海棉状多孔组织,因此口感柔软。在制作上为达到此种目的,必须使面团中保持有足量的气体。物料拦和过程中混入的空气和物料中所含水份在烘焙时受热所产生的水蒸气,能使产品产生一些海棉状组织,但要达到制品的理想效果,气体量是远远不够的。所需气体的绝大多数是由膨松剂所提供,因此膨松剂在食品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膨松剂不仅能使食品产生松软的海棉状多孔组织,使之口感柔松可口、体积膨大;而且能使咀嚼时唾液很快渗入制品的组织中,以透出制品内可溶性物质,刺激味觉神经,使之迅速反应该食品的风味;当食品进入胃之后,各种消化酶能快速进入食品组织中,使食品能容易、快速地被消化、吸收,避免营养损失。
酵母是利用面团中的单糖作为其营养物质。它有二个来源:一是在配料中加入蔗糖经转化酶水解成转化糖;二是淀粉经一系列水解最后成为葡萄糖。其生成过程为:
2(C6H10O5)n+2nH2Oβ-淀粉酶→n(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H2O麦芽糖酶→2C6H12O6(葡萄糖)C12H22O11(蔗糖)+H2O蔗糖转化酶→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
酵母菌利用这些糖类及其它营养物质,先后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CO2、醇、醛和一些有机酸。C6H12O6+6O2有氧呼吸→6O26H2O+2822KJ
C6H12O6无氧呼吸→2C2H5OH2CO2+100KJ被面团中面筋包围,使制品体积膨大并形成海棉状网络组织。而发酵形成的酒精、有机酸、酯类、羰基化合物则使制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利用酵母作膨松剂,需要注意控制面团的发酵温度,温度过高(>35℃)时,乳酸菌大量繁殖,面团的酸度增加,而面团的pH值与其制品的容积密切相关,笔者经多次实验证实,面团pH值为5.5时,得到容积为最 大的成品
酵母和复合膨松剂单独使用时,各有不足之处。酵母发酵时间较长,有时制得的成品海棉状结构过于细密、体积不够大;而合成膨松剂则正好相反,制作速度快、成品体积大,但组织结构疏松,口感相差。二者配合正好可以扬长避短,制得理想的产品。笔者将酵母和复合膨松剂应用于包子、馒头的制作,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配方及工艺简介如下。
配方:低筋面粉100发粉8干酵母8水65
制作工艺:酵母+发粉30℃温水溶解加入面、水
充分搅拌→面团形成→(静止醒发20min→二次揉面)→制作上笼
30-35℃,相对湿度78%醒发30min旺火蒸15min→成品
成品质量:成品体积膨大、疏松,组织结构均匀,口感柔软、香甜,色泽洁白、有光泽,整体质量明显优于用单一酵母或复合膨松剂所制产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