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酸度调节剂 |
| 执行标准 | GB1886.40-2015 |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SC20132041100133 |
| CAS | 97-67-6 |
| 型号 | 食品级 |
| 包装规格 | 25kg |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 含量 | 99% |
| 是否进口 | 否 |



L-苹果酸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提取法是通过从富含L-苹果酸的天然资源中直接提取来获得L-苹果酸。例如,可以将石灰乳加入富含L-苹果酸的果汁中,形成L-苹果酸钙盐,再用硫酸溶解并收集钙盐,然后浓缩回收苹果酸。然而,这种方法由于果汁中L-苹果酸含量相对较少,原料来源有限,生产成本高,因此批量生产存在困难,应用局限性较大。此外,这种方法最终得到的是DL-苹果酸,需要进一步拆分才能得到L-苹果酸。
化学合成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L-苹果酸或其前体,再经过转化得到L-苹果酸。例如,在催化剂存在下,苯可以被氧化生成富马酸(或马来酸),然后加压与水蒸气共热形成DL-苹果酸,再经过拆分得到L-苹果酸。然而,这种方法生产工艺复杂,工艺条件要求高,分离精制技术难度大,且原料为化工产品,应用受到限制。另外,化学合成法得到的产物通常是外消旋体,且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生产中较少采用。
发酵法是目前生产L-苹果酸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发酵过程的不同,发酵法可以分为一步发酵法和两步发酵法。
一步发酵法:一步发酵法通常采用能够利用多种糖质原料的微生物,如黄曲霉、米曲霉、寄生曲霉等,直接发酵产生L-苹果酸。然而,这种方法的培养基较复杂,发酵过程中常有富马酸等其他有机酸产生,给分离提纯带来困难,且产酸低、对糖转化率低、周期长,因此在国内外均未实现工业化生产。
两步发酵法:两步发酵法首先用根霉等微生物将糖类发酵生成富马酸,然后再接入酵母菌或细菌进行发酵,将富马酸转化为L-苹果酸。这种方法对糖转化率较高,但发酵周期也较长。尽管国内外学者正在不断探索和改进这种方法,但目前仍未实现工业化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酶工程的发展,特别是固定化技术的应用,现在酶法生产已经成为生产L-苹果酸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首先大量培养富马酸酶活力高的菌体,然后用适当的载体进行固定化,再装入柱式反应器中,以富马酸钠盐为底物进行转化。这种方法简单、经济、高效,且转化率高达95%以上,因此成为了工业化生产的方法。
酶转化法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延胡索酸酶将底物富马酸转化为L-苹果酸。这种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高等优点。此外,还有利用固定化酶或固定化菌体进行连续生产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