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抗氧化剂 |
| 执行标准 | GB1886.43-2015 |
| 生产许可证编号 | SC20113010900046 |
| CAS | 5743-28-2 |
| 型号 | 食品级 |
| 包装规格 | 25kg |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 含量 | 99% |
| 是否进口 | 否 |



抗坏血酸钙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和标准的约束,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以下是对其应用限制和标准的详细阐述:
使用量限制:
根据GB2760-2011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抗坏血酸钙在特定食品中的使用量有明确规定。例如,在去皮或欲切的鲜水果,以及去皮、切块或切丝的蔬菜中,抗坏血酸钙的残留量不得超过1.0g/kg(以水果或蔬菜中抗坏血酸钙残留量计)。对于浓缩果蔬汁(浆),则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但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限量标准。
使用范围限制:
抗坏血酸钙并非适用于所有食品。其使用范围主要限于那些需要抗氧化、保鲜或营养增补的食品。例如,在火腿、肉类及荞麦粉等食品中,抗坏血酸钙常作为抗氧化剂使用;而在某些果汁或饮料中,则可能作为保鲜剂或营养增补剂使用。
感官要求:
抗坏血酸钙应符合一定的感官要求,包括色泽、气味和状态。通常要求其为白色或淡黄色、无臭的结晶粉末。
理化指标:
抗坏血酸钙的理化指标也是其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这包括抗坏血酸钙的含量、比旋度、氟化物含量、pH值、砷含量、重金属含量以及草酸盐试验等。这些指标都需要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检测方法:
对于抗坏血酸钙的检测,需要采用准确可靠的方法。通常包括取样、溶解、滴定、比色等步骤,以测定抗坏血酸钙的含量和其他理化指标。
标签标识:
在食品中使用抗坏血酸钙时,需要在食品标签上进行明确标识。这有助于消费者了解食品成分,并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同时,也有助于监管部门对食品进行抽检和监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