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壳聚糖 食品级 水溶 脱乙酰甲壳素
  • 产地:中国 河南郑州
  • 价格: ¥115/公斤
  • 发布日期: 2025-01-22
  • 更新日期: 2025-04-04
产品详请
主要用途 增稠剂
执行标准 GB
生产许可证编号 见包装
CAS 9012-76-4
包装规格 25kg
级别 食品级
有效物质含量 99%
是否进口

理化性质

本品的性质与它的聚电解质和聚糖的性质有关。大量氨基的存在允许壳聚糖与阴离子系统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这两种物质合用会引起理化性质的改变。壳聚糖作为溶液被存放和使用时,需处于酸性环境中,但由于缩醛结构的存在,使其在酸性溶液中发生降解,溶液黏度随之下降。如果加入乙醇、甲醇、丙酮等可延缓壳聚糖溶液黏度降低,以乙醇作用最明显。 [2]一般物理性质壳聚糖又名脱乙酰甲壳质、可溶性甲壳素、聚氨基葡萄糖,为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本品微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本品是一种阳离子聚胺,在pH<6.5时电荷密度高(因此可吸附于阴离子表面并可与金属离子螯合)。本品是一种带有活泼羟基与氨基的线型聚电解质(可进行化学反应和成盐)。 [2]纯净的壳聚糖为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的片状固体,溶于稀酸呈黏稠状,在稀酸中壳聚糖的β-1,4-糖苷键会慢慢水解,生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溶于酸性溶液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基团。壳聚糖在溶液中是带正电荷的多聚电解质,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壳聚糖分子中含有氨基,具有碱性,在胃 酸的条件下可生成铵盐,可以使肠内pH值转为碱性,改善酸性体质。甲壳素对人体细胞有很强的亲和性,进入人体内的甲壳素被分解成基本单位。人体内存在的葡萄糖胺。而乙酰葡萄糖胺是体内透明质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因此甲壳素和壳聚糖对人体细胞有很好的亲和性,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1]甲壳素在反应中生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基团,这是自然界中唯 一存在的带正电荷的可食性食物纤维。甲壳素食物纤维单独食用是不易被消化吸收的,如果与牛奶、鸡蛋、蔬菜、植物性食品等一起食用就可以被吸收,这是因为在壳糖胺酶、去乙酰酶(在植物和肠内细菌中存在)、溶菌酶(体内存在)及卵磷脂(牛奶、鸡蛋中存在)等共同作用下甲壳素可以被分解成寡聚糖,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寡聚糖可以被吸收,吸收部位主要在大肠。 [2]壳聚糖的溶解性与脱乙酰度、相对分子质量、黏度有关,脱乙酰度越高,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越易溶于水;脱乙酰度越低,相对分子质量越大,黏度越大。壳聚糖具有很好的吸附性、成膜性、通透性、成纤性、吸湿性和保湿性。脱乙酰度和黏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壳聚糖的两项主要性能指标。 [1]溶解后的壳聚糖呈凝胶状态,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壳聚糖中含有羟基、氨基等极性基团,吸湿性很强,甲壳素的吸湿率可达400%-500%,是纤维素的两倍多,壳聚糖的吸湿性比甲壳素更强,可以用作化妆品的保湿剂。壳聚糖游离氨基的邻位为羟基,有螯合二价金属离子的作用,壳聚糖可以螯合重金属离子,作为体内重金属离子的排泄剂,是高性能的金属离子捕集剂。壳聚糖在水中长期放置会发生水解,葡萄糖环开环。壳聚糖因为具有游离氨基可以被开发作为抗原、抗体、酶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固定化载体。壳聚糖由于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能良好,对有机溶剂稳定性极好,方便进行二次加工,所以壳聚糖在食品、造纸、印染、环境保护、纺织、水处理、医 疗、重金属回收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1]结构特征化学名: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分子式: (C6H11NO4)n单元体的分子量为:161.2氨基葡萄糖是壳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壳二糖是壳聚糖的基本结构的糖单元,采用壳聚糖酶自然降解壳聚糖得到的最终产物是壳二糖。  [1]壳聚糖呈现双螺旋结构特征,螺距为0.515 nm,6个糖残基组成一个螺旋平面。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氨基、羟基、N-乙酰氨基形成的氢键,形成了甲壳素和壳聚糖大分子的二级结构。壳聚糖的氨基葡萄糖残基的椅式结构中有2种分子内氢键,一种壳聚糖分子间氢键是C3-OH与相邻的另一条壳聚糖分子链上的糖苷基形成的,另一种分子间氢键是氨基葡萄糖残基的C3-OH与相邻壳聚糖呋喃环上的氧原子形成的。甲壳素和壳聚糖的C3-OH、C2-NH2、C6-OH等官能团均可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 [1]壳聚糖分子的基本单元是带有氨基的葡萄糖,分子内同时含有氨基、乙酰氨基和羟基,故性质比较活泼,可进行修饰、活化和偶联。壳聚糖分子链上的氨基、羟基、N-乙酰氨基等会参与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壳聚糖具有膨润、扩散、吸附、保水、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等长链糖分子特性,同时壳聚糖分子因为分子具有规整性在氢键作用下容易形成结晶区,这对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1]壳聚糖通过大分子链上分布的羟基、氨基、N-乙酰氨基相互作用形成各种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壳聚糖分子因为数量众多的氢键更容易形成结晶区,从而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具有很好的吸附性、成膜性、成纤性和保湿性等物理机械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