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酸钙(Calcium Glycinate)作为一种高吸收率的有机钙源,因其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和医药三大领域。尽管其化学结构相同,但因用途不同,在纯度、杂质控制、生产工艺及法规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
1. 食品级甘氨酸钙
主要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强化饮料、保健食品等直接供人食用的产品。其核心要求是安全、洁净、可食用。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及《GB 1886.214-2016》,食品级甘氨酸钙对重金属(如铅≤2 mg/kg、砷≤3 mg/kg)、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等)有严格限制,且不得含有非食用杂质。生产需在符合SC或食品添加剂许可的洁净车间进行,并通过ISO 22000等食品安全体系认证。
2. 饲料级甘氨酸钙
用于畜禽、水产等动物饲料中,以促进骨骼发育和提高饲料转化率。其标准侧重于有效成分含量与动物安全性,执行行业标准如《NY/T 3757-2020》。相比食品级,饲料级对重金属限量略宽(如铅≤10 mg/kg),不强制要求微生物控制,且允许存在一定工艺副产物。但严禁混入有毒有害物质,且不得用于人类食品链。
3. 医药级甘氨酸钙
作为药品原料或药用辅料,用于钙补充剂、复方制剂等,要求最为严苛。须符合《中国药典》或USP(美国药典)标准,不仅对主成分含量(通常≥98%)有精确规定,还严格控制有关物质、溶剂残留、晶型、干燥失重及内毒素等指标。生产必须在GMP认证车间进行,具备完整的质量追溯体系,并完成国家药监局的原辅包登记。
综上,三者本质区别在于“用途决定标准”:食品级重安全可食,饲料级重性价比与动物适用性,医药级则追求极致纯度与一致性。企业采购时务必按终端用途选择对应级别,避免因错用引发合规风险或健康隐患。
返回顶部